學習都江堰“千年老店”的生態系統智慧
發布日期:2018-02-06 11:07 作者:admin 點擊:次
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它歷經2200多年滄桑,包括5.12強烈地震在內的眾多危機,至今仍發揮著分水、導水、引水、排沙、泄洪、灌溉、飲水等功能,保持著青春活力造福于人民,而同時代的羅馬澡堂、巴比倫花園都已灰飛煙滅。這一偉大的“千年老店”水利工程長盛不衰的“秘密”引來世界各地的學習參觀者甚至眾多跨界學習者。

在華為創業20年的大會上,任正非系統地思考了華為20年的成敗得失并作了《深淘灘,低作堰》的講話,就是任正非多次游覽都江堰之后的商業智慧總結,在這里他找到了華為的生存之本。文中他第一次明確提出:李冰留下“深淘灘,低作堰”的治堰準則,是都江堰長盛不衰的主要“訣竅”。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,遠遠超出了治水本身。華為公司若想長存,這些準則也是適用于我們的。深淘灘,就是不斷地挖掘內部潛力,降低運作成本,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。客戶決不肯為你的光鮮以及高額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錢的。我們的任何渴望,除了用努力工作獲得外,別指望天上掉餡餅。低作堰,就是節制自己的貪欲,自己留存的利潤低一些,多一些讓利給客戶,以及善待上游供應商。將來的競爭就是一條產業鏈與一條產業鏈的競爭。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的整體強健,就是華為生存之本。
是什么原因使得都江堰能夠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?這給那些希望能夠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什么啟示呢?長基咨詢的顧問綜合總結了三點都江堰的長壽基因:
一、尊重規律、堵不如梳的企業治理哲學
李冰建設都江堰的方法可以追朔到大禹治水的思想,順著水的自然流勢無為而治,都江堰不過是在岷江中順著水流建了一個分水堤,將江水分成內江和外江。內江的水經過寶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,外江的水順流而下。都江堰朝向上游的端頭稱為魚嘴,它將岷江水劈成兩部分,在內江與外江之間進行了第一次分水。 在都江堰的尾端是飛沙堰,依賴于它適中的高度進行第二次分水,在洪水季節,水流將從飛沙堰之上泄到外江。選址也非常符合自然的規律,都江堰東部正是現在的成都平原,這個平原形似一把張開的紙扇向東南傾斜,而都江堰市城西一帶恰好處在扇形平原的頂端。這種自然傾斜地形,是修建水利工程最有利的地形,它可以不打壩,只修堤,開渠引水灌溉。李冰合理利用地貌條件、河床形態對水流影響,成功地利用彎曲河床和分汊河床的自然規律指導工程建設,利用自然規律之力來“維護”都江堰的持續運營。假如由現代人來建都江堰,很可能建成一個大壩。由于泥沙較多,中國水壩平均壽命只有50年,泥沙較少的美國水壩平均壽命也不過300年。“堰”和“壩”的區別,實際上是兩種管理思想的區別:“堰”是縱的,它順水而建,意味著對水的因勢利導,在達到引水目的的同時,并不違背水的自然本性;“壩”是橫的,給人的感覺就是蠻橫霸道(“壩”的繁體字就是“壩”),意味著對水力的強硬抗衡,對水流的強力阻遏,是人與自然的迎面撞擊,體現著強制秩序,它內力沒有得到疏解,必須不斷依靠外力來維持,并且不斷的產生內在沖突,其應力不斷積聚,一旦潰決,所帶來的災難往往是難以估量的。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羅河上的阿斯旺水壩,建成以后對于下游的土壤、水文等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。都江堰順應自然規律、堵不如梳的治水哲學,也給我們今天的企業治理帶來方向性的思考。
二、系統性思維
都江堰工程由魚嘴(分水堤)、飛沙堰(溢洪道)、寶瓶口(引水口)三大主體工程構成。它們有機的組合,配套嚴密完整,聯合發揮了引水灌溉、排洪、排沙和減災的巨大作用。都江堰各子系統之間的布局渾然一體,功能相互依賴互補,體現了全局性與層級結構的系統性思維,確保了洪水季節不澇、枯水季節不旱。都江堰治理之前猶如洪水猛獸,洪澇災害嚴重,成都平原生態系統極不穩定,經過李冰父子巧奪天工系統化的治理后,平衡好了上中下游生態,使生態系統趨于穩定,人改善了天這個生態系統,潤澤了成都平原40縣,才有了成都老百姓生存的基礎,成就了天府之國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都江堰得到了最佳的體現。企業也是一個大系統,很多的企業處于混沌狀態系統極不穩定,各個子系統之間不協調甚至沖突、流程不順、各自為戰等問題,李冰之前的前人缺乏系統考慮的治水都失敗了。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李冰這樣的領導來系統的治理,只有企業生態系統穩定了,這個企業才真正談得上是成熟的企業,企業治理需要系統思考才能長治久安。
三、底線思維
李冰為避免內江河床泥沙淤積,除采取側面排沙方法外,還總結出“深淘灘、低作堰”的方法,對內江河床淤積的泥沙每年進行一次淘挖,稱為歲修。所謂“深淘灘”,就是對內江河床淤積的泥沙必須清除淘挖到一定的深度。究竟淘挖到什么深度合適?據傳李冰為了找到這個合適深度,曾多次觀測、實驗,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深度,在這個深度的位置河床底下,曾埋了一個石馬作為標記(現代改為三個臥鐵),要求以后每年歲修,淘見石馬淘沙就終止,即淘沙達到了標準深度。假若淘挖深度淺于石馬埋藏深度,河床仍繼續淤積抬高,對排沙不利,而且影響外江和內江的流量分配;若淘挖超過此深度,等于人為的相對降低了河床臨時侵蝕基準面,河流的活力復活,侵蝕作用反而加強,泥沙增多,加重了排沙的負擔,會使輸沙、來沙失去平衡。同時李冰還在白沙郵(渠首上游約l公里處)作三石人,立于水中,“水竭不至足,盛不沒肩”(《華陽國志》)。如果水位低于石人的腳,下游就會旱,水位高于石人的肩,下游就會澇,此舉開創了中國古代通過目視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水位的先河,確保了成都平原常年的旱澇保收。都江堰啟示我們:企業經營同樣也需要底線思維,有些企業沒有底線,什么產品熱鬧、流行就做什么,隨波逐流全然忘記了企業的方向和原來的初心;有些企業在行業鼎盛時不懂得和合作伙伴、員工分享,因而在行業或企業危機時卻無人相助陷入倒閉。
是什么原因使得都江堰能夠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?這給那些希望能夠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什么啟示呢?長基咨詢的顧問綜合總結了三點都江堰的長壽基因:
一、尊重規律、堵不如梳的企業治理哲學
李冰建設都江堰的方法可以追朔到大禹治水的思想,順著水的自然流勢無為而治,都江堰不過是在岷江中順著水流建了一個分水堤,將江水分成內江和外江。內江的水經過寶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,外江的水順流而下。都江堰朝向上游的端頭稱為魚嘴,它將岷江水劈成兩部分,在內江與外江之間進行了第一次分水。 在都江堰的尾端是飛沙堰,依賴于它適中的高度進行第二次分水,在洪水季節,水流將從飛沙堰之上泄到外江。選址也非常符合自然的規律,都江堰東部正是現在的成都平原,這個平原形似一把張開的紙扇向東南傾斜,而都江堰市城西一帶恰好處在扇形平原的頂端。這種自然傾斜地形,是修建水利工程最有利的地形,它可以不打壩,只修堤,開渠引水灌溉。李冰合理利用地貌條件、河床形態對水流影響,成功地利用彎曲河床和分汊河床的自然規律指導工程建設,利用自然規律之力來“維護”都江堰的持續運營。假如由現代人來建都江堰,很可能建成一個大壩。由于泥沙較多,中國水壩平均壽命只有50年,泥沙較少的美國水壩平均壽命也不過300年。“堰”和“壩”的區別,實際上是兩種管理思想的區別:“堰”是縱的,它順水而建,意味著對水的因勢利導,在達到引水目的的同時,并不違背水的自然本性;“壩”是橫的,給人的感覺就是蠻橫霸道(“壩”的繁體字就是“壩”),意味著對水力的強硬抗衡,對水流的強力阻遏,是人與自然的迎面撞擊,體現著強制秩序,它內力沒有得到疏解,必須不斷依靠外力來維持,并且不斷的產生內在沖突,其應力不斷積聚,一旦潰決,所帶來的災難往往是難以估量的。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羅河上的阿斯旺水壩,建成以后對于下游的土壤、水文等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。都江堰順應自然規律、堵不如梳的治水哲學,也給我們今天的企業治理帶來方向性的思考。
二、系統性思維
都江堰工程由魚嘴(分水堤)、飛沙堰(溢洪道)、寶瓶口(引水口)三大主體工程構成。它們有機的組合,配套嚴密完整,聯合發揮了引水灌溉、排洪、排沙和減災的巨大作用。都江堰各子系統之間的布局渾然一體,功能相互依賴互補,體現了全局性與層級結構的系統性思維,確保了洪水季節不澇、枯水季節不旱。都江堰治理之前猶如洪水猛獸,洪澇災害嚴重,成都平原生態系統極不穩定,經過李冰父子巧奪天工系統化的治理后,平衡好了上中下游生態,使生態系統趨于穩定,人改善了天這個生態系統,潤澤了成都平原40縣,才有了成都老百姓生存的基礎,成就了天府之國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都江堰得到了最佳的體現。企業也是一個大系統,很多的企業處于混沌狀態系統極不穩定,各個子系統之間不協調甚至沖突、流程不順、各自為戰等問題,李冰之前的前人缺乏系統考慮的治水都失敗了。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李冰這樣的領導來系統的治理,只有企業生態系統穩定了,這個企業才真正談得上是成熟的企業,企業治理需要系統思考才能長治久安。
三、底線思維
李冰為避免內江河床泥沙淤積,除采取側面排沙方法外,還總結出“深淘灘、低作堰”的方法,對內江河床淤積的泥沙每年進行一次淘挖,稱為歲修。所謂“深淘灘”,就是對內江河床淤積的泥沙必須清除淘挖到一定的深度。究竟淘挖到什么深度合適?據傳李冰為了找到這個合適深度,曾多次觀測、實驗,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深度,在這個深度的位置河床底下,曾埋了一個石馬作為標記(現代改為三個臥鐵),要求以后每年歲修,淘見石馬淘沙就終止,即淘沙達到了標準深度。假若淘挖深度淺于石馬埋藏深度,河床仍繼續淤積抬高,對排沙不利,而且影響外江和內江的流量分配;若淘挖超過此深度,等于人為的相對降低了河床臨時侵蝕基準面,河流的活力復活,侵蝕作用反而加強,泥沙增多,加重了排沙的負擔,會使輸沙、來沙失去平衡。同時李冰還在白沙郵(渠首上游約l公里處)作三石人,立于水中,“水竭不至足,盛不沒肩”(《華陽國志》)。如果水位低于石人的腳,下游就會旱,水位高于石人的肩,下游就會澇,此舉開創了中國古代通過目視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水位的先河,確保了成都平原常年的旱澇保收。都江堰啟示我們:企業經營同樣也需要底線思維,有些企業沒有底線,什么產品熱鬧、流行就做什么,隨波逐流全然忘記了企業的方向和原來的初心;有些企業在行業鼎盛時不懂得和合作伙伴、員工分享,因而在行業或企業危機時卻無人相助陷入倒閉。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一天《學習都江堰的生態系統》課程推薦:
課程大綱(上午課程講授+下午現場參觀)
第一模塊 都江堰與古圣先賢的生態思維
1.1 都江堰與古圣先賢的生態思維
1.2 老子《道德經》水的生態思維
第二模塊 都江堰規劃設計中的生態思維
2.1 都江堰整體規劃中的生態思維
2.2 都江堰引水系統中的生態思維
2.3 都江堰排沙系統中的生態思維
2.4 都江堰控水系統中的生態思維
第三模塊 都江堰對商業生態系統啟示錄
(上午課程講授)
(第2期學習都江堰生態系統)

(第1期學習都江堰生態系統)

(第1期學習都江堰生態系統)
客戶評價:
通過學習都江堰的生態系統培訓與學習,從而影響了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,做每一個項目,就是目標,為公司貢獻更大的品牌。
這次學習收獲很多,生態系統性思維是我們應該繼續強化的認知。
整個生態學習之旅,收獲頗豐,建議公司每個季度組織一次。
- 上一篇:項目經理服務流程執行技巧
- 下一篇:沒有了